2015/8/24

德瑞風華(1)無限回憶

   這趟旅程從德國海德堡開始,然後進入法國的亞爾薩斯省(造訪柯瑪與史懷哲的故鄉),再轉進瑞士,登上歐洲的屋脊少女峰,沿途欣賞瑞士如畫般的風景,再北上穿過德國最大湖泊--波登湖,參觀童話世界的經典城堡--新天鵝堡,再沿著浪漫大道北上,欣賞許多城堡與薑餅屋一樣的房子,最後以浪漫的萊茵河遊船結束行程。這趟行程當中,有美麗的雪景、城堡、萊茵河以及高山冰河,最後一天我們還碰到下雪,對於難得看到雪景的台灣遊客,真是感動萬分。

   整個行程中最令人難忘的風景是瑞士的少女峰,標高4158公尺高,而我們是搭乘瑞士的高山鐵道,從海拔943 公尺直接拉高到3454公尺的觀景台,從山下就可以看到滿山谷滿原野的雪景,只有潺潺的流水依然清澈,以及賞臉的老天露出藍天白雲。沿著鐵道而上,雪愈來愈厚,甚至可以看到萬年的冰河,以肉眼看不到的超慢速度在移動。登上少女峰觀景台,外面的溫度只有攝氏零下5.3度,但在太陽光底下根本不會覺得寒冷,環顧四方,只見許多積雪的高山綿延到天邊,高山間的冰河已經流動億萬年,還來不及融化又有新的冰凝結其上。登少女峰有許多感動,造物者的神奇之妙令人感動,億萬年冰河相對匆匆人生叫人自感渺小,瑞士人篳路藍縷建造高山鐵路的偉大令人讚嘆。

   其次,我最喜歡的就是新天鵝堡的雪景。我們抵達新天鵝堡時,雖然是陰天,但適逢大雪過後,沿途的針葉林木都披上銀白色的雪衣,像極了聖誕賀卡上的雪景,我們搭上馬車,欣賞兩旁的聖誕樹,眺望遠處的阿爾卑斯湖以及積雪的阿爾卑斯山脈,銀白色的山坡上,矗立著紅門牆與尖塔的新天鵝堡。由於冬天是淡季,偶而還可能碰到大雪,遊客不多,幸運的我們正好可以在城堡下盡情地玩雪與拍照。新天鵝堡內有許多富麗堂皇的宮殿與雕飾,歌劇大廳中還有華格納音樂劇與天鵝騎士的典故,一邊欣賞這個童話城堡、一邊聽華格納音樂、一邊聽故事講解,一邊回想路德威二世(城堡的建造國王)的浪漫與執著,歷史的洪流中,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短暫,更應該珍惜當下,享受良辰美景。

   在旅程中最令人感受浪漫的是那種薑餅屋似的「木質骨架」建築。這種建築外觀似乎也出現在清境農場上,只是在德國或在法國是一整排的真實木頭與紅土建築,而不是粉刷的外觀。 我認為最美麗的建築出現在法國史特拉斯堡的小法國區,以及我們在德國羅騰堡住宿的飯店。這兩個地方都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看到這種建築,彷彿進入童話世界,不經意可以感受到這些薑餅屋裡可能會走出一個「胡桃鉗」木頭人,或是從屋子的窗台上戶出現「布穀鳥」會整點出來報時,或是「泰迪熊」、「小矮人」、「小木偶」會輪番出來為你歌唱。

   這趟行程中,也參觀一些教堂與城堡,從來茵河兩岸的城堡就可以感受到中世紀各個城邦與教廷間的攻伐,也可以體會德國人的執著與苦悶。回想起赫塞的「流浪者之歌」,尼采的「悲劇的誕生」與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多少有幾分惆悵與憂鬱。有人說德國的旅程比法國義大利悶,我也認同,但是行前先讀一下這些名著,實地到德國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加上法國與瑞士的美景,這趟行程真是給自己無限的回憶。



德瑞風華(2) 旅行的藝術




歐洲之旅  --德瑞風華

<0> 11/12
想像旅行的目的地,美,
親臨現場欣賞與陶醉,美,
把回憶與別人分享,最美。

艾倫迪波頓有本書叫做「旅行的藝術」,他將每次的旅行連結到一位藝術家的故事,就好比把每次的旅行設定一個主題,透過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或是想法,去印證自己的追尋。例如他到普羅旺斯,他以梵谷的畫與梵谷的生活故事來聯想,普羅旺斯的絲柏與橄欖園將不僅僅是他所看到的美景,而是一幅幅永垂不朽的名畫,一間黃屋子,也不是一個供人憑弔的景點,而是梵谷在此起居15個月的過往雲煙。透過每次的出發都伴隨一個藝術家的精華前行,讓每次的旅行都能得到心靈的澄澈與生命的反省。
這次的德瑞之旅,安排的有點倉促,但當我決定隻身飛往這麼遙遠的地方旅行,我迫不及待地找出赫曼赫賽的作品,我希望用它的書與他的生平,為我這趟旅程增加風采,透過這個近世紀的德國人,與我親身感受的德語文化相互印證。這趟旅程時間很短,但也把握這短暫的時間,深刻體驗。
赫賽本身是個文學家,也是個有名的水彩畫家,他在移居瑞士後,畫了將近三千幅的水彩畫,有很多是用鋼筆打稿。我在最近的旅行也用鋼筆作畫,雖然不夠細致,也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就是個紀念而已。


德瑞風華(3) 海德堡







 

<1> 11/12
看著yahoo的氣象預報,想像下雪的風景,幾分期待賞雪景又怕冰雪耽擱行程。想像德國的木質建築,繽紛的色彩覆蓋著一層層的白雪藹藹,好棒。也想像睡美人的故事,一群英俊的王子,來到天鵝城堡,尋找童話故事中的公主。
德國朋友告訴我,冬天德國是雨季,天氣灰灰濛濛,遊客不多,運氣不好的話,碰到大風雪,行程還有得擔心咧。幸好,我們碰到好天氣,也可以享受淡季旅遊的舒適與品質,就這點,還需感謝天公作美。
飛機直飛法蘭克福,從台灣北飛經過日本、韓國、西伯利亞進入歐洲,在飛機上我又拿起lonely planet的德國,讀一讀德國歷史與文化的介紹。雖然只有短短7天的行程,在德國也只有4天,對我來說,這已經是幾十年的期待。下一次再來德國,也不知道是幾年之後。用心讀吧。
13個小時的飛行,終於抵達法蘭克福機場,這時候是清晨7點,天暮仍舊濛濛罩著,昨夜的雨將地面弄濕,映著飛機與地勤作業車輛的燈光,我知道我應該歡呼,我終於來到歐洲,踏上德國的土地。
下飛機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穿上羽毛衣、帶圍巾與手套。室外溫度 0-3度,隨著天氣轉晴,溫度可望回升,但也好不到哪裡。
我們的旅行團連領隊只有11位,不能與夏季動輒30-40位的團體盛況相比。我們的遊覽車有個吧台,40幾個座位提供大家舒適的空間。司機是個標準的德國佬,他行車只相信衛星定位的電子地圖,連我們看地圖都約略知道方向及捷徑,但是他就是喜歡繞路,領隊已經帶過多少團,也知道路該在哪兒轉彎,竟也說服不了固執的德國佬。


<2> 11/13
抵達第一站海德堡的舊城堡,位在山坡上,可以俯瞰大學城與繞城的內克爾河。我發現許多地靈人傑的城市,有山有水是必備的條件。乾淨的河流,倒映著黃葉綠樹的山影,從遠遠的藍天深處朝我們流過來,穿梭在盡是紅瓦櫛比建築,再鑽過古色古香的舊橋,流向另一片藍天白雲深處。
這裡剛下過一場雪,清道夫將雪掃作堆,這場雪應該不大,黃色的樹葉仍然黏附在樹梢上,對稱著綠山、紅瓦、赭灰的舊城牆、以及草地上的白雪,在光陰處,空氣中還帶著濃濃的溼意,不管從哪一面取景,都像極了一幅又一幅用色豐富的水彩畫。到城堡裡面參觀,裡面有個大酒桶,酒桶旁有個侏儒叫做佩克歐,聽說他一天喝十八瓶酒,後來不小心喝了一杯水而與世長辭,現在每年的狂歡節前夕,城裡的民眾還會推出佩克歐的雕像,熱鬧狂歡。領隊建議我們先不必急著買酒,畢竟往後幾天還有機會品嚐不同的葡萄酒與啤酒咧。
城堡邊有間咖啡簡餐廳,來到這裡如果時間充裕,應該坐下來喝杯咖啡,在寒風中,在美景之前,啜飲熱咖啡,將會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領隊說起海德堡學生王子的故事,學生王子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部歌劇,敘述亨利王子與女僕的浪漫故事比較有趣的事,真實人生中上演台灣版海德堡王子的故事,有位台灣青年來海德堡求學,學成歸國前將同窗好友的肚子弄大了,這位海德堡少女還來不及說出喜訊,台灣王子救回台灣了。少女知道台灣青年家境不錯,也相信台灣王子有情有義,產下孩子後千里迢迢,到台灣來依親,卻嚐到閉門羹,台灣王子的家人拒絕接見,也不願承認他的兒子會這麼糊塗。海德堡少女最後流落街頭,籌不出返國的旅費,幸好透過報紙披露,以及充滿人情味的台灣人的協助,才得以返回傷心地。
來到城區,參觀舊橋與聖靈教堂後,領隊帶我們到大學廣場後各自散開。從大學圖書館徒步往是政府,漫步在海德堡舊街道,沒有特別的採購目的,沒有特別的景點需要照相,就盡情享受大學城的哲學味,呼吸清涼的德國空氣。逛逛書店,找找赫賽與哥德的書籍,逛逛小超市,找找可口可樂的德國鋁罐,逛逛巧克力商店購買海德堡之吻巧克力,逛逛市政府前的露天市場,看看德國人吃些什麼水果與食物。來來往往許多年輕人,真羨慕他們可以這麼幸福! 趁年紀輕就可以來這麼棒的地方求學,欣賞這年輕多變的生命,感受幾百年的哲學與科學薰陶,體驗在台灣找不到的生活步調。
我們在河畔的「亞洲飯館」吃午餐,與同團的朋友吃一頓豐盛的中華料理後,揮別德國,前進法國亞爾薩斯省史特拉斯堡。


德瑞風華(4)史特拉斯堡




<3> 11/13
從海德堡沿著 A5 號高速公路南下,沿途天氣真好,領隊指著遠遠的東方山丘,那就是黑森林。許多旅行團都會到黑森林,因為黑森林裡面有個有名的巴登溫泉也有咕咕鐘的故鄉,許多團體會接受蒂蒂湖咕咕鐘廠商的招待前往採購,因而低價的台灣團多會前往。但我黑森林比較有興趣的,關於赫賽的故鄉 Calw,這個小鎮位在巴登巴登與斯圖佳特的中間點,許多旅遊書道沒提及
赫曼赫賽(1877-1962)是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最著名的小說是鄉愁、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玻璃珠遊戲以及知識與愛情。我從大學時代就喜歡他文筆當中的那種哲學沉悶、生命憂愁,以及對東方文明的那份憧憬。赫賽出生在Calw,後來隨父母移居巴塞爾,結婚後移居波登湖畔的小村-凱恩赫分,40歲後移居瑞士南部的蒙達鈕拉。他的生命中有許多時候都是周遊在南部德國與瑞士,他重視田園與自然的生活哲學,也試圖批判過度扭曲的科學文明。 
德國主要是日爾曼(German)民族,這民族來自北歐民族的分支,也許天寒地凍的關係,他們較為務實,也較一板一眼,總欠缺拉丁民族的浪漫。所以,德國多產哲學家、社會學家與科學家,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就沒有義大利與法國的豐富。除了歌德之外,赫曼可算是德國著名文學家之一。他融合了德國哲學的虛無主義、神學的論證以及近代幾次大戰的反省,自己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學風格。他不喜歡小市民的畏縮與獨善其身的心態,他也反抗假神學的制約力量,他希望將人的心靈提昇,提升到莫札特的音樂新境界。但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許多的無奈與人性的撕裂。
想著Calw想著赫賽,遊覽車已經越過來茵河,只要過了前面的檢查哨,即將進入法國的史特拉斯堡。

史特拉斯堡,剛好位於巴黎與布拉格的中心點,也是阿姆斯特丹到羅馬的中心,因為是歐洲的十字路口,因此也是歐洲議會的所在地。這個城市緊鄰德國邊境,從十六世紀以來,最早成為法蘭克王國的屬邦,普魯士壯盛時期,被德國佔領,因而有文學家都德所寫的「最後的一課」,告訴他的學生明天起就必須放棄優美的法語,而成為普魯士的人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回歸法國,後來又被納粹佔領,二次大戰後人民公投回歸法國。但就當地的人民的文化習慣與飲食,常介於德國與法國之間,建築風格與德國浪漫大道的木質骨架建築類似。
史特拉斯堡的古城區已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參觀聖母大教堂,哥德式建築的風格與義大利的許多教堂類似,正面的繁複雕刻據說是耶穌的故事,但是許多石雕因為年久風化以及幾次大戰的摧殘,已經被破壞,殘餘地或較完整的部分已經移往博物館中,現在嵌在牆上的可是複製品。這個教堂免費對外開放參觀,室內的古天文鐘、古風琴、石雕聖壇都各有特色,典型哥德式教堂的彩繪玻璃更是有看頭。
因為只能短暫停留,教堂內走馬看花後馬上前往小法國區La Petite France,小法國區的木造建築典型的使用亞爾薩斯省的紅色砂岩,加上木頭的骨架,聽說木頭骨架的分隔區塊可以整塊分割與其他屋子重組。小法國區位在兩條小運河的交接處,還可以欣賞一個水閘自動地分流兩條運河。運河非常乾淨,讓人想起台灣的溪流,如果台灣也可以運用自然水利技術,不難把一些溪流也弄得乾淨,也可以讓河邊的樹木與房屋都倒映水中,形成另一幅風景畫。
有些團員想買法國的名牌貨,在史特拉斯堡確實有許多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但是我走過一些精品店,卻覺得許多商品定價不斐,有些聖誕精品也是Made In China,看看就罷。我到拉法葉百貨買一支Waterman的鋼筆做紀念,每次到歐洲都買一支鋼筆,至少算是比較廉價的收藏。
史特拉斯堡有個古騰堡廣場,古騰堡的雕像手上拿著一本書。誰是古騰堡?就是發明印刷術的人,他出生於德國人,跑到這裡來發明印刷術,這裡的人紀念它,就給它立銅像。史特拉斯堡的民眾周末就到這廣場來書,也當做對這位古人的尊敬。看到好幾排的舊書報好不壯觀,有舊書、百科全書以及畫作,只可惜大多是法文印刷加上行程又匆匆,也就不買書當紀念
在古騰堡廣場的北方,有個Kleber 廣場,廣場邊有許多建築典雅以及裝飾豪華的精品店與飯店,廣場正中央的銅像碰巧有些穿著中東服飾的巴勒斯坦人聚集,他們一整排人拿著阿拉法特的遺照,看來像是在追悼阿拉法特的逝世,也像在向群眾募款。廣場邊來來往往的行人,黑人黃種人白種人雜陳,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社會多元化當然也必須注意扒手。
旅遊到此,應該找個角落的咖啡廳,坐下來喝杯咖啡,靜心欣賞這些煩亂與忙碌只可惜時間不夠,等下次吧。
回到遊覽車,天黑前,前往下一站:珂瑪。珂瑪距離這裡約五十分鐘的車程,這將是出國後第一晚的住宿,我們住在珂瑪公園旁的飯店,飯店內裝還不錯
放下行李後,大家徒步到公園另一端的Meistermann餐廳用餐,這家餐館裝潢得金璧輝煌,牆上還掛著幾幅畫,最特別的是懸吊的水晶燈把大家凍僵的臉呀手呀都暖和了我們享用亞爾薩斯特色餐,第一道菜就是亞爾薩斯有名的麵包皮夾餡,法文名字已經忘記,但在一些旅遊書上看過介紹。主菜是椒鹽咖哩豬肉片,風味很好。另一道菜是蘋果派。
寒冷的冬夜裡,散步在珂瑪街頭,古式的建築透過燈光的照射,格外顯得孤寂,也有另一種冷冷的美感。這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德瑞風華 (5)柯瑪,凱森堡





 
<4> 11/14
初冬暖陽木屋
水道依稀無花叢
將凋黃葉空,
城市路跑馬拉松

星期天清早的珂瑪(Colmar),溫度只有攝氏四度,幸好天公作美,朝陽帶來一點些些暖意,我們將在這個世外桃源的小鎮漫步。
第一個名建築是Maison Des Tetes 是1609年所建造的萬頭屋,因為正牆上有幾百個人頭雕刻,頗為特別,聽說夏天時候住戶將窗台上擺滿花,更有不同景致。途經Unterlinden博物館,聽說這個博物館內可藏著德國文藝復興名畫家的作品,德國在文藝復興的表現較不明顯,他們的成就還要到法國來欣賞,可真有趣。
氣溫真得很低,大家擠到聖母主教堂內壁一下風,碰巧遇到神職人員與民眾準備做禮拜,我們順便親身感受一下做禮拜的氣氛。教堂內這時已經陸續坐進一些老年人,只有門口有個胖胖壯壯的年青人在發傳單,手上有個類似募款箱的盒子,我們懷疑這個人是教堂的人,當然也不會隨意的捐款。
走出教堂,後面的商人街上沒有人跡,商店的櫥窗上擺出許多精美的商品樣本,櫥窗也配合這古典的建築窗台特別設計。這裡有個著名的景點,就是美國自由女神像的誕生地,原法國贈送給美國建國紀念自由女神像,是由珂瑪的雕塑家Bartholdi所設計這個博物館週日沒開放,館外有個雕塑品,供大家拍照。
走出商人街,街頭幾間建築頗有特色,尤其是二樓牆角突出的獨立花台特色建築白色的壁面,有著木質骨架的窗框與陽台,陽台連著花台,頗為特別。走到商會遺址,碰巧遇到路跑賽的服務台原來這天珂瑪舉辦路跑,到處進行交通管制,許多參與的民眾,年青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此集結,發放號碼牌。繞過管制區來到運河旁,這裡也有許多特色的建築。我們沿著運河,前往頗負盛名的小威尼斯區,冬天來此沒有繁花,但可以想像夏天時候的花團錦簇以及搭船從運河上觀賞兩旁建築與花園愜意。
領隊帶我們到小威尼斯橋下尋找一家河畔咖啡廳,可惜敲了好久的們,不見回應,只好跟我們說抱歉,至少下次我們再次造訪小威尼斯的運河時知道這裡有家特色的咖啡廳,也祝福我們下次有緣喝到咖啡。
但是想想這麼遠的地方,何年何月會再來一次呢,許多時候我們的旅行會變成走馬看花,跟著不同的旅行團匆匆來來去去,有些著名的地方可能重複地經過,較有特色的地方,也許一輩子就來這麼一遭。放輕鬆點,沒喝到咖啡也沒關係,剛剛小威尼斯聽從領隊的建議買了一個類似甜甜圈般的麵包,聽說這是珂瑪這邊特色麵包製品。
繞城一圈回到公園旁的飯店,抓住臨別前的時刻跟路跑的民眾合影留念。

凱森堡(KEYSENSBERG)
離開珂瑪前往凱森堡原只要二十分鐘的車程,但是德國司機聽從電腦的指示,走高速公路繞一大圈後才抵達,連領隊都哭笑不得。
從郊外就可以看到滿山滿野的黃澄澄葡萄園,這時候是初冬,葡萄樹的葉子逐漸染成黃色,造成金黃色的大地,這讓我想起二月的普羅旺斯,所有的葡萄樹只剩枯枝時,一片蕭索的模樣。兩相比較,眼前的景色略勝一籌,這時陽光高掛,藍天無雲,金黃色的葡萄穿插著莊園的農舍與教堂的高塔,一幅幅的風景畫從眼前翻閱,可惜拍不下這片美景,也難以筆繪。論意境,這葡萄原野的風光,我倒覺得有些神似梵谷的繪畫─麥田。
凱森堡是史懷哲的故鄉,也是亞爾薩斯著名的酒鄉之一。從遠處就可以看見山頭的碉堡孤懸在山頭上,近可以監督整個城鎮的動靜,遠則可以監控原野外的往來大道。城內的主要街道也頗有特色,當然不可避免的還是以木質骨架的建築為主流,部份建築也採用二樓突出的木質窗框花台。在主要街道間的小巷子,有些教堂的建築是採取古羅馬式的教堂風格,有些教堂還漆成粉紅色,格外溫馨。
我們走到葡萄園去拍照,只是近拍就是沒有在路上的那份遼闊與壯觀,但也得欣賞另一種角度的美感。我們在木質骨架建築的酒莊內,品嚐這裡盛產的白葡萄酒,雖然不太懂酒,總知道挑一瓶不澀不甜的酒做為紀念。
時看到城外有個碉堡,堡上有個鳥巢,上面有兩隻送子鳥,遠遠看去原本以為是藝術裝飾品,後來發現翅膀在動才發現這不是假的
搭車離開凱森堡,我們即將越過法瑞邊境,到巴賽爾火車站ICE火車前往瑞士的茵特拉根。


德瑞風華(6)巴賽爾,茵特拉根



<5> 11/14
巴賽爾位在法德瑞邊境,是瑞士的第三大城,也是製藥、化工與金融的中心。我們只是要到巴賽爾轉搭ICE火車前往茵特拉根,所以停留的時間不到一小時。我們在瑞士國鐵火車站門口下車,襯托在晴朗的天空下,所有的巴洛克建築更突顯出它們的美麗線條。
赫賽曾在巴賽爾住過,也在巴賽爾的書店工作,讓它有機會出版新書以及到意大利旅行,在意大利旅行期間他認識來自巴賽爾著名數學家的女兒且擅長鋼琴的瑪利亞佩諾利,並且在意大利接觸到古典藝術與文化,對於德國的文化與社會產生濃烈的不滿與批判,同時把對古典藝術、音樂、自然與愛情轉換成濃濃的鄉愁。1904年他用他的生平與戀愛的故事,加上義大利的旅行經歷,出版了「鄉愁」一書,這本書讓他一舉成名。也促成他與佩諾利的婚姻,移居波登湖畔的凱恩赫芬。
巴賽爾到茵特拉根的火車,必須繞往伯恩,伯恩是瑞士首都,它的舊城區位於阿爾河內彎的半島內,因為維持著中世紀的建築,已被列入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伯恩車站位於舊城區的西側,我們在火車上雖未下車也可以欣賞到舊城區的特殊三角柱狀的尖頂建築。伯恩人口比蘇黎士與日內瓦少,就因為它介於德語區與法語區的中心點,瑞士做為永久中立國,為平恆種族均勢而選伯恩為首都。
赫賽曾於1911年到蘇門答臘、斯里蘭卡與馬來西亞旅行,回國後就移居到伯恩郊區,開始撰寫印度紀行與藝術家的命運。在伯恩的歲月,他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遭遇喪子之痛與老婆的精神病發作,連他自己也患有精神衰弱必須進療養院休養,此時他藉由閱讀佛洛依德的作品來調節自己的心靈。
火車離開伯恩前往茵特拉根,沿途的景觀好像許多瑞士的風景圖畫,遠處有積雪的阿爾卑斯山脈,近處放眼望去是綠油油的草原,看得到一些牛隻或馬隻在草地上,田園偶而可以見到幾間農莊屋舍,好悠閒的山居生活。再往前,土恩湖Thunersee出現在眼簾,幾支遊艇緩緩激起湖面的漣漪,湖的對岸,小城鎮的田園建築背著積雪的高山倒映在湖,這是好冷的黃昏,凜冽中透露幾分冷清之美。
火車滑進茵特拉根西站,一下火車就可以看到背後的雪朗峰高聳入天際,在黃昏時刻,天色漸黑還能看到白雪藹藹的山頭明顯掛在天邊,旁邊還有月影,真覺得來到人間的仙境。出火車站,上遊覽車進入這個山城,馬上驚覺霓虹街燈閃爍,路上車輛很多,可以想見許多的遊客與我們一樣,來到這個中繼站,準備前進瑞士最負盛名的「歐洲屋脊」少女峰。
茵特拉根 Interlaken字面原意是介在湖之間的城市,事實上它就位於土恩Tunersee與布里恩茲Brienzersee兩個湖泊中間,連接這兩個湖的水道就是阿爾河。我們的飯店Metropole是此地最高的飯店建築,背對著阿爾河,正面向著Hohematte公園,可以直望少女峰。我們抵達飯店時也已經晚了,稍做休息後,大伙散步前往Kursal 賭場的Spycher餐館吃瑞士涮肉火鍋,同時欣賞瑞士阿爾卑斯木笛與民謠表演。由於只有我們這一團旅客,民謠表演時,不斷邀請我們團員上台參與演出及體驗吹木笛。至於瑞士涮肉火鍋很有趣,四個人共用一個火鍋,大家把肉串、香菇串等,放進鍋裡用沸水涮過,沾上瑞士的各種醬料食用。大家吃得玩得開心後,領隊帶大家到街上的免稅店領個贈品─阿爾卑斯山的牛鈴,各自逛逛瑞士名產,購買瑞士刀與少女峰的明信片後,回飯店歇息。

<6> 11/14
旅遊的確是激發靈感與提升生命感受的最佳方式。幾個德國名家都喜歡也嚮往義大利的文化與藝術,如歌德(Goethe 1749-1832)著有義大利之旅,湯馬斯曼 (Thomas Mann 1875- 1955)於1900年義大利之旅後有助於他192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赫賽亦然。這引起我對德國文化的臆測,德國民族性的自負性格同時帶著自信的欠缺,對理性的追求卻壓抑不助對浪漫的追尋,兩相衝突下陷入茅盾。
日耳曼民族原本是北方的野蠻民族,後來受到天主教文化的薰陶後,逐漸開明。但自從1517年馬丁路德倡議宗教改革後,德國人有了新教,但是許多有思想的人卻陷自我的分裂,他們不喜歡硬梆梆的天主教教義,也害怕羅馬為主的宗教信仰分裂後無所適從,他們期待改革,卻對改革的現狀不滿,這種以自我為主體,卻又欠缺信心,造成內心的孤寂與思想的分裂。
讀到赫賽與湯瑪斯曼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二十世紀德國人的矛盾,這種矛盾與中國近代知識份子的覺醒有關。這種覺醒,給我自己很深切的感受。德國相對於法國、英國、俄國與西班牙這些國家,民族主義較晚覺醒,當法國已經在浪漫主義思潮下在羅亞爾河興建美麗的夢幻城堡時,德國的城堡依然當作城邦爭戰的基地而以實用為價值。當義大利的城邦主,贊助藝術家、畫家、音樂家與雕刻家時,德國的藝術發展明顯落後鄰國,直到十九世紀末,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王國興盛才帶來民族的榮耀。但是德國從普魯士王國、第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德國帶給世人的卻是文化上的自卑感,與民族的優越感交雜。由於相信自己的優越,許多的哲學家包括黑格爾、叔本華、尼采到馬克斯,他們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外來的天主教的威信,甚至於從反對猶太人的宗教、鄙視拉丁民族的慵懶等角度裡,進行對外族的殺戮與侵略。他們想從自主性的思想裡面,找出人類的價值,他們想從哲學的層次或是科學的層次,去掩飾在藝術與文學上的劣勢。這種種矛盾與掙扎,造成類似病態或是悲觀的人生。
台灣的知識份子何嘗不是這樣,台灣主體化的運動下,發現台灣的文化根源於中國、日本或是美國,但沒有值得榮耀的主軸。口口聲聲喊出台灣經驗、台灣本土化,但是卻找不到紮實的根也找不出明確的方向。曾經台灣人有個理想─去中國化,在公元二千年,台灣人當上總統了,五年來,台灣人喪失去中國化之後的努力目標,沒有新的文化方向,政客們除了選舉的權力考量外,沒有長遠的使命,而許多文化人只以商業的考量投靠對岸,有留在台灣的文化人以譁眾取寵的方式賺錢。這種茫然,需要時間去認真思索,而旅遊就是個良藥。
旅遊時,看看當地的報紙,聽聽當地人在關心什麼,可以擴展自己的思想範圍。轉開當地的電視新聞,不必聽懂,只要從畫面上,猜得出他們在乎國際政治、內政、文化還是社會事件。看看別人的看法,我們不必一定要追隨別人,只是給自己機會審視我們社會看事情的角度,以及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



德瑞風華(7)少女峰


<7> 11/15
火車直上三千米,
少女峰上萬年冰,
麗陽柔月融不去,
堅真純白風氣清

清早6點天色尚黑,已經可以從窗外看到少女峰,也可以從陽台上欣賞茵特拉根的寧靜清晨。這時戶外溫度只有零度。
今天是星期一,但在這裡似乎看不到大都市的匆忙與擁擠,天色漸亮,更可以注意到這個山城的建築之美,尤其隔鄰的 VICTORIA JUNGFRAU GRAND HOTEL 與夏雷歐巴蘭德 HOTEL 都類似巴洛克的復古建築,東邊的湖邊可見兩個高塔聳立在湖邊,陽光躲在阿爾卑斯山後,卻照出湖面閃閃發光以及少女峰的獨特雪白。這時公園內的溫度計顯示氣溫只有攝氏零度。
為配合高山火車班次,早飯後驅車前往 Grund火車站,這裡海拔約975公尺,比茵特拉根市區高300公尺。站在火車站可以望見四週山坡上零散的木屋建築,像是民宿或是莊園。這裡的建築特色是兩斜的屋頂,咖啡色仿木造的牆面,兩到三層樓,獨棟鄉舍偶見雙拼。由於剛下過大雪,山坡上滿山滿地白雪覆蓋,咖啡色的建築分布其間,夾雜些枯樹,美麗極了。火車站前有條小溪,溪水倒是十分乾淨清澈,溪邊的雪落在石頭上,白雪、清溪與綠石,美呆了。橋上因雪結冰,略微會滑,橋旁地面上的雪花還軟軟的。
今天幸運地天氣放晴了,領隊提及前一個旅行團遇到下雪,沿途大家興奮地看著落雪,但登上少女峰上無法到戶外參觀,加上天氣不佳視野受到影響。畢竟旅遊就是碰運氣,天氣好壞一定會影響景觀,但是興致絕不能受影響。
我們從 Grund 搭鐵路到 Kleine Scheidegg,延途可以看到少女峰、艾格峰與僧侶峰一直與我們為伴,火車在滿山的白雪中向上攀登,藍藍的天空與明亮的太陽迎接著我們。從Kleine Scheidegg轉搭少女峰高山鐵道從海拔2061公尺直衝到 3454公尺的少女峰車站。這段高山鐵路是由瑞士鐵路專家Guyer Zeller所設計與催生,從1896 年歷經十六的時間建造,斥資一千六百萬瑞士法郎,也犧牲許多工人生命,挖掘艾格峰的山壁才完成。想到台灣北宜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可不也是令人贊歎。同樣的,瑞士鐵道技術先進我不禁想問,這有沒有破壞風水與自然景觀之虞呢。
段高山鐵道的前兩公里是在空曠的原野行駛,可以回頭拍攝Kleine Scheidegg車站與火車座落冰雪峭壁之上,也可往前看到山壁隧道入口。火車進入山壁隧道後有十公里的路程,全部在隧道中向上爬升,途中設計兩個休息站,挖開巨形觀景窗,可分別讓旅客近距離觀賞Grindelward山谷與阿雷奇冰河(Aletsch Gracier)這種設計讓我們普通人,不必攀登高山,不須重裝備也可以親臨冰河之側,近距離欣賞。
抵達少女峰火車站後,真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登上斯芬克斯瞭望台瞭望。瞭望台標高3573公尺,由於天氣很好,腳底下的阿雷奇冰河映著陽光閃閃爍爍,綿延往南到天際,西邊可以近距離看到少女峰,東邊則是僧侶峰。往北望,白雪與高山與天相接,真可謂居高峰而小天下,賞白雪而忘塵囂污濁,瞰千里而去憂愁。
瞭望台上戶外溫度零下5.3度,站在陽光下不覺風寒,畢竟溫度很低,不可久留。我們回到少女峰車站欣賞少女峰冰河下冰宮因為光線折射的關係冰宮走道全成為藍色,冰宮內還有許多雕刻作品,冰宮內有條小路可以通往室外,欣賞冰河在腳下分流與移動,可惜小路積雪,冬天不開放我們在少女峰上的餐廳用餐。用餐後大夥在餐廳郵筒寄信這裡沒有郵局,只有個郵筒,可以在販賣部買一張郵票,貼上後投入郵筒即可如果要在這裡寄信,最好在山下就買好明信片,上山前先寫好住址與內容,只消在此寄送,否則浪費山頂寶貴的時間不看風景寫明信片,就太奢侈了。

<8> 11/15
捨不得少女峰的美景集合前又猛拍了許多照片。集合後搭高山鐵道回到Kleine Scheidegg,再轉車西下經過Wengen到Lauterbrunne。Kleine Scheidegg到Wengen鐵道邊的風光美極了,因為擔心數位相機白平衡不佳,會讓照片變得灰灰的,抓起單眼相機猛拍。前段在山頂端,白雪大地襯著湛藍天空,隨著火車轉彎,傾斜的山坡與移動中的雪地藍天交界線,好像神奇的魔法在變動。隨著海拔降低,開始有些針葉林木出現了,鐵道邊的松樹柏樹,樹葉上帶著還沒有落地的雪堆,地面上也鋪滿白雪,這種景象就是聖誕卡片上見到的聖誕樹實景,當火車持續下坡轉彎時,還可以看到一輛黃色火車的側影在白色大地與銀樹當中奔馳,是不是北極特快車載著尋夢的小孩,造訪神奇的魔幻世界呢
火車在Wengen站休息一刻鐘車站旁的旅館正在大興土木,可以想見這裡應該是個旅遊勝地。下車在月台上,可以清楚地仰望南邊的少女峰,她的樣子真得很柔和很美。月台的西邊可以看到壯麗的山崖,山崖與山壁零星分布山居建築,與台灣的清境農場類似。火車站後面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纜車在天邊那是攀上勞伯洪峰的纜車有幾位團員到火車站購買高山鐵路局發行的月曆,印刷還蠻漂亮的。
Wengen到Lauterbrunne 間,火車急速下坡,針葉林漸漸變成黃色與紅色的林相,火車過了幾個小山洞,也穿越瀑布及溪流,白雪藹藹的少女峰已經愈來愈遠,成為黃葉山坡的背景。
我們在Lauterbrunne換搭遊覽車,繞行山路前往琉森。領隊說這是特別安排開從景觀公路,讓我們欣賞山間飄雪的空軍基地、因為積雪而等待推雪車除雪的路況,以及山區道路的另一番景象。我從事後的方位研究,這條景觀道路應該是穿越Grindelward然後從Meiringen彎出山路,再沿著Giswil與Sarnen平面道路進入琉森湖區,還沒進入琉森市區就可以看到東邊的琉森湖以及湖對岸的山丘,這裡已經沒有遍地的雪,湖水碧綠,應該是個避寒休閒的勝地。



德瑞風華(8)琉森


<9A> 11/15
琉森因為緊臨古名四森林州湖的琉森湖,氣候宜人,風光明媚,可以遠眺週邊積雪的高山,加上位處蘇黎士通往義大利的要衝,自古就受到許多藝術家的喜愛,包括德國的尼采、英國的拜倫、美國的馬克吐溫、德國的華格納,都曾長期居住於此,尤其是華格納在此居住七年,完成傑作齊格非牧歌與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在此娶李斯特的女兒為妻,造就此地成為音樂之都。
到了琉森就覺得氣溫比之前幾個地方都高了些,散散步後還覺得涼爽而不冷。住進霍夫大教堂附近的Ambassdor Hotel,門面不大但離市區近。有些同團團友看到這個門面就生氣了,他們認為花了團費來旅行豈可住到不好的飯店。但是這間飯店也是四顆星的,只是門面與內裝差了點。
琉森湖上的卡貝爾橋(禮拜堂橋)建造於1300年,可說是歐洲最古老的木造古橋,橋的山形頂棚上有描述琉森歷史的版畫,可惜在1993年被火燒毀部份,隔年重建。橋畔有個八角形紅頂的水塔,白天從哲橋(跨湖大橋Seebrucke)上拍照,還可以拍到琉森南邊帶著白雪的皮拉特斯山或是西北邊積雪的山丘與卡貝爾橋、紅色水塔、琉森湖的合影哲橋上往東拍照,可以看見湖光粼粼、遊艇與貨夫大教堂的雙塔美景。
在哲橋的橋頭北側,有間Bucherer,房屋正面高掛著Rolex的招牌。Bucherer是瑞士有名的鐘錶連鎖店,裡面各類瑞士名表都有,包括勞力士、Swatch、Gucci等,不可免俗的也為小孩買兩支swatch兒童表,兩件瑞士國旗造型的童裝以及Bucherer的皮夾。聽說以前這裡的大戶是台灣客,買勞力士是稱斤論打的,如今成為大陸觀光客的天下,裡面擠滿大陸客,當然也出現許多說華語的店員。
我們在琉森居住一晚,隔天早上自由活動,領隊帶領大家造訪獅子紀念碑,這是馬克吐溫所說「這是世界上最悲痛、最感動人的石雕」。它是紀念1972年瑞士傭兵為保衛法王路易十六而犧牲的悲慘故事。從此之後,瑞士除了梵諦岡之外,嚴禁百姓出國擔任傭兵。
在獅子紀念碑處大家自由解散,我選擇參觀琉森古城牆,站在高處俯瞰琉森的街景。然後走小石階穿越城牆來到湖畔,靜下心來觀察上班時間匆忙的人們。



德瑞風華(9)康斯坦茲,玻登湖

   
<9> 11/16
離開琉森後,我們的車經由蘇黎士前往玻登湖(Bodensee)畔的康斯坦茲(Konstanz)沿途可以看到綠色的原野,也可以看到湖光山色。聽說早年的瑞士也曾經像台灣一樣,違建濫墾,但經過主政者號召觀光立國與國民生活水準的提升,終於也有今天的乾淨與繁榮。從瑞士看台灣,台灣的未來,有賴於民眾知的覺醒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透過人民的出國旅遊以及文化的衝擊,許多的改變將有益於人民的進步。
康斯坦茲在玻登湖的南岸,屬於瑞士與德國邊境城市。海關就在市區的十字路口上,警察站在路口,稍事檢查就跨越邊界進入德國們在名叫西安餐館的地方吃飯,匆匆吃完可以在這股城裡晃晃。
走到火車站的天橋上,可以看到瑞士的彩繪粉紅色列車在此停靠,許多旅客在此換乘德國國鐵的列車,繼續前行。這種邊界的概念,對於世居島國的台灣人可還真鮮。
站在天橋上,可以看見午的玻登湖,以及停泊在港內的許多遊艇。由於德國只有北部臨海,南德民眾除非跨越阿爾卑斯山脈到義大利看海外,難得看到遼闊的水域。玻登湖德國的地中海尤其夏天可以戲水,秋天可以遊湖賞黃葉這麼多的遊艇,應該是許多騷人墨客的最愛
赫賽在1904年到1911年間居住在玻登湖畔的凱恩霍芬,享受大自然的四季美景,也完成車輪下等幾本重要作品。他從1919到逝世期間,居住在瑞士南部盧卡諾湖區的蒙塔紐拉(Montagnola),這個地區位在阿爾卑斯山南麓的義大利語區。因為多湖,所以風景格外美麗,一邊可以仰望阿爾卑斯山脈,一邊俯瞰義大利的湖區風景。此次旅遊並未到達瑞士南部。
康斯坦茲是十五世紀宗教改革會議所在地,也曾經是新教徒反抗羅馬的灘頭堡,有些特色的建築反應它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當新教徒群起反對當地天主教區的大主教時大主教趕緊搭渡船到對岸的梅爾斯堡,並且建造華麗的巴洛克建築的新城堡,遙遙望著康斯坦茲。
我們連同遊覽車一起搭上渡輪,從康斯坦茲航向梅爾斯堡,短短三十分鐘的航程,可以欣賞湖面與沿岸的風光,玻登湖又名康斯坦湖,面積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台中市的大小,是歐洲內陸第三大的湖泊。剛離開康斯坦茲,可以回頭遠望康斯坦茲的市政府塔樓、港邊的遊艇與船垝,以及沿湖的樹林黃葉,有些傍湖而建的別墅,刻意以巴洛克建築呈現它們的優雅。船漸漸開離南岸,漸漸看到是無垠的湖水蕩漾因為玻登湖是個東西長南北窄的橢圓形湖,而我們今天是從湖西邊最窄的地方穿越,可以看到東邊最深遠的景象,而向西邊可以看到突出湖面的島,在逆光的水氣中朦朧浮現。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玻登湖上的兩個或是半島當春天湖水高漲時,它們成為小島,當水位下降時,它們似乎與陸地相連,其中一個是Mainau島,島上有個美麗的花園與古堡,另一個是Reichenau島,島上的修道院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赫賽曾經居住的凱恩霍芬鎮就位於Reichenau島的對岸。站在船板上,冬天的北風格外的冷,遙望著西邊朦朧樹影的背後,竟是赫塞在一百年前居住的小鎮,百年之前,赫賽也不知道他的作品是否有人欣賞,更想不到有個素昧平生也叫Hermann縮寫也是HH的東方人,在玻登湖畔想著他
船過中線後,前方的梅爾斯堡城堡已經浮現,北岸的岸邊也可以看到綠樹與黃葉交錯,岸邊的城堡與市容,同樣有著歐洲城鎮的清爽與整齊。相對於台灣日月潭德化社的招牌林立,以及庸俗廉價的港灣招牌,這就是截然不同更遑論大陸。船漸漸靠近,城堡的影像也漸漸清晰,這裡離美麗的瑞士已遠。